油酥餅是陜西漢族傳統(tǒng)小吃中的代表,其味道鮮美,是其他地域小吃所不具備的。油酥餅始創(chuàng)于唐代,被譽為“西秦第一點”,千余年來,幾經戰(zhàn)亂,歷久不衰,一直流傳至今。其制作技藝十分精細,要經過制酥、和面、制餅、煎烤四道工序。它色澤金黃、層次鮮明、脆而不碎、油而不膩、香酥適口。深受中外賓客的稱贊。
油酥餅是由唐代的千層烙餅,經歷代廚師不斷精心改進而成。油酥餅有種類較多,主要有蔥油酥餅、千層油酥餅、抹茶油酥餅、鴨油酥餅、果味油酥餅、五香蔥油酥餅等等。特點是層次分明,脆而不碎,油而不膩。
油酥餅用精白面粉、菜油和適量的堿、椒、鹽等制作原料。經制酥、和面、制餅、煎烤等工序。制酥時,油、面比例為一比三,將油燒熟后倒入適量面粉反復搓揉,攪拌成面絮,再加溫水揉成面團,拉成長條,涂以清油,揪成一兩重的小面團,在其上再抹油并逐個搓成三寸左右的長條狀;制餅時將以上長條壓扁搟薄,加進油酥和椒鹽,再一手扯面,一手卷面,扯成約二寸寬,一丈二尺長薄片,邊扯邊卷,層疊不斷,最后卷成螺旋狀;煎烤時,將卷好的小圓餅排在鍋內,火力均勻。三分鐘后,提開鏊鍋上層,將圓餅淋油換位再烤,直至火色均勻,兩面焦黃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