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喝前:吃饅頭、牛奶
饅頭中的碳水化合物和牛奶中的蛋白質(zhì)可以在胃內(nèi)形成一個“食物膜”,相當(dāng)于給胃加了一個保護罩,從而起到保護胃黏膜的作用。但注意一定要先吃饅頭再喝奶。
2、喝酒時:喝熱水
飲酒過程中要多喝點白開水,一方面可以起到一定的稀釋酒精的作用,另一方面還能增加排出量,加快酒精的代謝。
3、喝酒時:熱肉湯
喝酒時喝點熱的肉湯可以促進排汗,增加體內(nèi)酒精的代謝和揮發(fā);另外,肉湯還可以補充各種礦物質(zhì)元素,譬如因酒精的利尿作用而丟失的鉀和鈉,可以幫助恢復(fù)體力,但尿酸高的人不適合多喝。
4、喝酒后:橙汁
鮮榨的果蔬汁內(nèi)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zhì),能促進排泄;另外,其中含有的果糖能加速酒精代謝,幫助緩解醉酒癥狀。榨點橙汁和白蘿卜汁是簡便易行的方法。
5、喝酒后:米湯
米湯中富含多糖類和B族維生素,具有解毒醒酒的功效。喝的時候最好加點白糖,解酒的效果會更好。
6、喝酒后:綠豆湯
歷代本草書籍都強調(diào)綠豆的解毒功效,綠豆可以適用于食物中毒、藥草中毒、酒精中毒、金石中毒等時刻的應(yīng)急食用。
7、喝酒后:黃豆芽湯
這道湯口感非常清爽,做法簡單,在韓國是很家常的一款醒酒湯。
做法是,把200克黃豆芽的老根摘掉,洗凈瀝干。1瓣大蒜切成末,1/3根大蔥切成蔥花備用。鍋中放入清水(約1000ml),大火煮開后,將黃豆芽放入,接著加入蒜末、少量生抽,調(diào)勻后,改小火煮10分鐘。 豆芽煮熟后,加入適量鹽、白胡椒粉,再煮3分鐘,然后放入蔥花即可。
煮豆芽時,千萬不要蓋上鍋蓋,這樣會把豆芽的腥氣一同煮到湯里。
8、喝酒后:獼猴桃汁
獼猴桃被譽為“維生素C之冠”,而維生素C能分解乙醇,可護胃益脾,能有效減輕酒精對胃黏膜的刺激和損傷。因此,喝酒前后各飲100~200克的獼猴桃汁,解酒效果非常好。
9、喝酒前后:檸檬水
檸檬水可以解酒,得益于其中含有的有機酸。諸如檸檬、橘子、橙子這類柑橘類水果中都含有有機酸,而酒中的成分有乙醇,有機酸能與乙醇相互作用而形成酯類物質(zhì)。從而達到解酒目的。
10、喝酒后:揉手腕
輕度醉酒后,可以按揉一下手腕處,這里的內(nèi)關(guān)穴可以很好地幫助解酒。該穴位簡便易取,且不受時間、季節(jié)及周圍環(huán)境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