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產蜂群
健康蜂群無傳染病,群勢達6框蜂以上,蜜粉飼料充足。
2 工具和設備
①采漿框外圍尺寸與巢框一致,長448 mm,高232 mm。上梁長480 mm,寬13 mm,厚20 mm:邊條寬13 mm,厚l0 mm:臺基板條寬13 mm,厚8 mm。每框安裝3~5條臺基條。臺基板條可自由拆裝。
②臺基條由無毒塑料制成,每條可放置25~33個杯形臺基。
③臺基采用無毒塑料制成,臺基高12 mm,臺口內徑9~12 mm。
④由牛角或無毒塑料舌片制成的移蟲針。
⑤取漿器具無毒無污染
蜂產品小型真空吸漿器也可用于材料生產。
⑥鑷子、刀片、灌漿瓶、冰箱或冰柜、紗布、毛巾、消毒酒精、灌漿盒、巢脾托盤等。
3組織生產蜂群
①原群組織法。蜂群用隔王板分為繁殖區(qū)和生產區(qū)。生產區(qū)放1~2蜜粉脾,1~2幼蟲脾,其余為封蓋子脾。采漿框插入幼蟲脾、蜜粉脾或封蓋子脾之間。
②多組組法。如果外部氣候和蜂蜜來源條件良好,蜂群趨勢不足,可以采用多組組法提前生產蜂王漿。也就是說,在生產蜂王漿的前一周,幾組非生產組中的老熟子脾和新生蜂被納入預定的生產組。一周后,蜂群的生產趨勢達到了8個以上的框架。在巢和繼箱之間增加一個王板,使繼箱成為無王生產區(qū),巢脾放置在同一組織法中。
4 蜂王漿生產蜂群管理
①蜂王漿剛開始生產,蜂群較弱,王臺基數(shù)量應適當,以確保量群平臺。群體密集,蜜蜂略多于脾臟。在炎熱的季節(jié),注意遮蔭蜂群或將蜂群放在樹蔭下,擴大巢門,打開盒子底部的紗窗。當高溫干旱時,每天上午11點和下午2點,用濕布或毛巾覆蓋鐵紗,或在巢中加入喂食器喂水,方便蜜蜂吸水冷卻,保持巢內濕度。
②檢查和調整群體趨勢。每5~7天檢查和調整一次蜂群。檢查和調整時,將繁殖區(qū)的新封面脾和1~2個幼蟲脾調整到生產區(qū),將生產區(qū)內的房屋脾調整到繁殖區(qū)。檢查時,注意清除自然王臺,以免影響王臺的接受率和蜂群的自然分離。
5蜂王漿生產工藝
①將臺基安裝在采漿框上。
②在洗臺基生產蜂王漿前,將新組裝的采漿框插入生產組,讓工蜂清洗12小時左右。
③點漿新臺基經工蜂清洗后,臨移蟲時在其底部點一點新鮮蜂王漿,以提高蜂群對移入幼蟲的接受度。
④移蟲用移蟲針將一日齡左右的幼蟲從巢脾蜂房中移出,放在臺基底部的中心,每個臺基一個。
⑤將采漿框插入蜂群后,3~5小時后提出對未接受的臺基進行補充。
⑥提框移蟲48~72小時后,從蜂群中提出采漿框,輕輕搖動框上的蜜蜂,然后用蜂刷將框上剩余的蜜蜂掃到原巢箱門口。將采漿框放入灌漿框中,及時運回灌漿室。
⑦割臺用鋒利削刀將臺基加高的部分割去。割臺時,要使臺口平整,不要將幼蟲割破。
⑧用鑷子撿起幼蟲,不小心割破或夾破幼蟲,取出桌子上的王漿進行安裝。
⑨取漿用取漿器取漿。盡可能清除王漿,取出的王漿暫存盛漿容器。
⑩清臺末接受的臺基常有贅蠟,及時清理臺基。
⑾王漿收獲后立即密封,標明重量、日期、產地,并盡快放入冰箱或冰箱冷凍。
6技術措施
①蜂種從育種單位引進蜂王漿優(yōu)質高產種蜂王,培育生產王漿用王,雜交王只使用一代。
②保持巢內有足夠的飼料,并適當獎勵飼料。
③用臺數(shù)量根據群體和蜜源條件確定。
④掌握移蟲和取漿時間,72小時取漿。
⑤取漿人員及器具衛(wèi)生。蜂王漿采集人員應健康,穿工作服、工作帽、口罩,保持手和工作服清潔。所有接觸蜂王漿的器具應在取漿前用75%酒精消毒。取漿室應保持清潔和定期消毒。
二、標志
產品包裝應注明以下內容:產品名稱、花卉、蜂種、產地、凈含量、毛重、皮重、生產日期、收購日期、送貨單位、檢驗員等。
三、包裝
包裝應使用符合食品衛(wèi)生要求的帶蓋
塑料瓶或桶。使用前清洗干凈,用75%的食用酒精消毒干燥。
四、儲運
1儲存
①蜂王漿采收后,應及時儲存-18℃在條件下。產品應按生產日期、花種、產地分別碼放。
②產品不得與異味、有毒、腐蝕性和可能污染的物品同庫存。
2 運輸
①運輸工具應清潔,產品應低溫運輸,不得與異味、有毒、腐蝕、放射性和可能污染的物品混合。
②發(fā)運前對
包裝箱檢查,避免高溫、日曬、雨淋。
五、執(zhí)行標準
標準化生產的蜂王漿應符合農業(yè)部于2002年9月01日發(fā)布并實施的 無污染食品蜂王漿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