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的味道是從農(nóng)歷臘月二十三日過小年就開始濃郁起來,按照中國傳統(tǒng)習俗,臘月二十三晚上,家家戶戶都要祭灶。當?shù)孛耖g有傳說,灶王爺整天守在鍋灶前,吃香的、喝辣的,還監(jiān)視婦女的勤懶和飯菜的好壞。每年臘月二十三日,灶君上天庭向玉帝匯報人間一年來的各種情況,而且經(jīng)常添油加醋、說東道西。這樣一個得罪不起的神靈,老百姓對其甚是敬重。
因此,祭灶神,是老百姓向灶爺討好的活動,祭灶也成為一項傳統(tǒng)的文化活動。過小年時要先準備好供品,群眾早早制作了四角供兒或者燒餅,也有用水果、趕集買的糖果等代替。到了晚上吃罷飯后用紅公雞活獻于灶前,作為灶君上天的坐騎。供品一般為10個供兒,3雙筷子,取圓滿之意,即灶君給玉帝的匯報能令主家滿意。也有些地方的供品為12個燒餅,代表十二個月份,遇到閏年則為13個。祭灶時先燒香,再吊表,還要跪著說“二十三,灶王老爺上天,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上天只說全家好,回宮多帶金銀寶”之類的吉祥話,吊完表后,行三跪九拜大禮恭送灶王上天。等到了除夕再將灶神迎回。
臘月二十三過后,人們上街趕集買回新的灶神畫——灶神全家福畫像,但這里有一個忌諱,即不能說“買”灶神,而要說“請”灶神。到了除夕這天,將灶神畫貼于灶前,放上供品,點蠟燒香叩拜,再說一些“過年了,請灶爺老人家回家來,請向上天祈求來年風調雨順,吉祥平安”之類的話,反映了人們樸素的生活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