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池塘條件
池塘應選擇采光良好、通風,進、排水方便,池水pH值宜中性或弱堿性,透明度為30厘米左右,水深1.5~2米,進、排水口須設防逃網(wǎng),池底部為泥質,面積2~4畝塘。
二、魚種選擇
黑魚養(yǎng)殖應投放大規(guī)格優(yōu)質魚種,規(guī)格在10-15厘米左右,每畝投放2000~2500尾,并可套養(yǎng)200~300尾大規(guī)格花白鰱魚種。
三、投餌技術
1.鮮餌料:黑魚為肉食性魚類,以小雜魚為主,淡水和海水小雜魚都可以。養(yǎng)殖初期,對于規(guī)格較大的野雜魚經(jīng)切碎后投喂,日投喂量一般為魚體總重量的5%左右。
2.人工配合飼料:黑魚也可投喂人工配合餌料,其配方為:絞碎的雜魚蝦糜70%、豆粉20%、酵母粉5%,余下的為多維素礦物鹽、促生長劑和抗菌素。投餌要做到定時、定位、定質、定量。日投餌2次,即上午、下午各一次,攝食旺盛時,傍晚可再投喂一次。
四、日常管理
1.巡池:每天早晚要巡池,細心觀察黑魚攝食和活動情況,注意水質變化,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處理。
2.換水:一旦發(fā)現(xiàn)剩餌過多或水質老化,可注入新水,排放老水,保持池水清新,促進黑魚的正常生長。
五、病害防治
1.魚種入塘前10~15天進行清塘消毒。干法清塘消毒時,一般每畝用生石灰60~75千克;帶水清塘消毒時,一般水深1米每畝用生石灰120-150千克。
2.魚種消毒,如在集市上購買魚種,下塘前必須消毒,可用2.5%~3%的食鹽水浸洗魚體15~20分鐘。
3.定期對食臺進行消毒,可使用漂白粉溶液進行潑灑。
4.黑魚雖然抗病力較強,但在高密度養(yǎng)殖后,也容易發(fā)生疾病,主要是出血病、腐皮病、疥瘡病等,治療以內(nèi)服與外用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每半月每畝用二氧化氯100克對水全池潑灑,內(nèi)服恩諾沙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