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煙是一件很上癮的事情:尼古丁進入大腦,結合尼古丁受體,促發(fā)多巴胺——一種能讓人覺得欣快喜悅的物質——分泌,于是吸煙者覺得舒爽。
當尼古丁被代謝掉之后,多巴胺水平下降,戒斷反應就出現(xiàn)了,就自然而然地想再吸一支煙。
很多人覺得吸煙能夠使人精神。但這其實是一種錯覺。因為不抽煙的時候處于戒斷狀態(tài),會感覺不精神、不舒服。抽煙只是讓吸煙者恢復到「正?!範顟B(tài)而已。
實際上,并不是人體適應甚至需要煙塵,而是人體對排除煙塵的過程產生了依賴,就像有的無賴之徒通過自殘手段來索取救濟一樣。正如煙盒上統(tǒng)一口徑的“吸煙有害健康”所提示的,吸煙實質上也是一種自殘行為。吸煙的目的并不在吸入,而在吐出。是通過先制造不適感,然后再排除不適感的過程獲得某種安慰。就像撓癢一樣,癢本身并不會給人帶來舒適,但撓會讓人覺得不舒適在減輕。如果為撓癢而離不開蚊子,所有的人一定都會覺得很荒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