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jié)節(jié)花簡介
【來源】來自《生草藥性備要》。
【拼音名】Jié Jié Huā
【別名】耐驚菜、蓬子草、蝦蟑螂菜、滿天星、蝦鉗菜、白花仔、白花節(jié)草、曲節(jié)草、蛇癇、水牛膝、一包針、豬屎草、水金鈴、地扭子、飛癤草、蟹菊
【來源】
藥材基源:莧科植物蓮子草全草。
拉丁動物礦物名稱:Alternanthera sessilis(L.) DC. [Illece-bruin。Sessile L.]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鮮用或曬干。
多年生草本,高10-45cm。莖上升或爬行,多分枝,有溝,溝里有軟毛,節(jié)處有一行橫生軟毛。單葉對生;無柄;條狀披針、倒卵、倒卵、倒卵1-5cm,0.2-2cm,先端,基部窄,全緣或鋸齒不明顯。頭狀花序1-4腋窩、球形或長圓形,無總梗;花密生,花軸密生,白色柔軟的頭發(fā);苞片、小苞片、花被片均為白色,存放;雄蕊3個,花絲基部連合成環(huán)形,花藥長圓形,退化雄蕊三角鉆形,全緣;子房1室,胚珠1個,柱頭短裂。水果倒在心形,邊緣經(jīng)常有翅膀,包裹在存放的花被片中。種子卵球形。5-7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平荒野路邊、水邊、田邊請潮濕。
資源分布:分布在華東南、西南等地。
【性狀】
性類似于空心莧(見空心莧條),只有莖有明顯的條紋和縱溝,溝內(nèi)有柔毛,節(jié)處有一行橫‘柔毛。有時葉緣鋸齒不明顯。頭狀花序1-4腋生,無總花梗;花白色。雄蕊3。
顯微鑒別 類似于空心莧,但葉片上的短蠶非腺毛是4-5頂部細胞的細胞明顯狹窄,略顯延長。
化學(xué)成分
全草含24-菠蘿烷醇,亞甲基環(huán)木(24-methylenecycloartanol),環(huán)桉烯醇(cycloeucalenol),豆甾醇(stig-ma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α-菠菜甾醇(α-spinasterol),5-α-豆甾烷-7-烯醇(5-α-stigmasta-7-enol),二十九烷(nonacosane),16-三十一烷酮(16--hentriacon-tanone),漢地醇(handianol)。葉中分得3β-O-β-D-葡萄糖基熊果酸酯(3β-O-β-D-glucopyranosyluronic acid),28-O-β-D-吡喃葡萄糖齊域果酸酯(28-O-β-D-giucopyranosyl oleanolic acid)。
據(jù)報道,以齊墩果酸為苷元,葡萄糖和鼠李糖為糖皂苷。從根部提取羽扇豆醇(lupeol).
【性味】甘;性寒
【歸經(jīng)】心;胃;小腸經(jīng);
【摘錄】《中華本草》
節(jié)節(jié)花的功效和作用
涼血化瘀;清熱解毒;除濕通淋;主咳血;吐血;便血;濕熱黃疸;痢疾;腹瀉;牙齦腫痛;喉嚨痛;腸癰;黃疸;黃疸;濕疹;淋??;跌倒損傷;毒蛇咬傷
節(jié)節(jié)花的用途
1.生草藥性備要:散瘀、消毒、敷瘡。
2.植物名實圖考試:洗無名腫毒。
3.福建民間草藥:消炎止痛,拔毒退腫。
4.民間常用草藥匯編:治咳嗽、吐血、下乳。
5.四川中藥志:清火退熱,治牙痛,利水,治腸風(fēng)下血。6.泉州本草:清熱解毒,逐血消瘀,通淋利尿。治療發(fā)熱口渴、淋病、腸癰、痢疾,外敷癰腫。
節(jié)節(jié)花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0~15g(鮮品30~60g);或搗汁燉服。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防治節(jié)節(jié)花病蟲害
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