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養(yǎng)生花卉 正文
拘那花簡介
【來源】植物名實圖考試
【拼音名】Jū Nà Huā
【別名】九芎(臺灣府志)、苞飯花(植物名實圖考)、九荊(植物名匯)。
【來源】是千屈菜科植物的花或根。
【原形】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2~8米;樹皮是白色的。葉對生或近對生,上對生,矩形或矩形披針形,長4~8厘米,寬2~4厘米,全緣。圓錐花序是頂生的,花序軸是柔軟的;花白色,直徑約1厘米;花萼半球形,外面有10~12個稍微凸起的縱肋,無毛,頂部有5~6個淺裂;花瓣5~6,近圓形,皺縮,邊緣有不規(guī)則缺陷,基部有長爪;雄蕊多出生在萼筒基部,外輪一般5個較長;子房上位。近橢圓形或卵形橢圓形,4~5瓣裂,直徑約7mm?;ㄆ跒?~7月。
分布在江蘇、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福建、臺灣等地。
【性味】《植物名實圖考》:花,味淡微苦。
【摘錄】《*辭典》
拘那花的功效和作用
①植物名實圖考試:敗毒散瘀。
②麻刺利亞(瘧疾)根煎治療。
拘那花的用途
植物名實圖考試:敗毒散瘀
花:味淡,微苦,有清香
臺灣省藥用植物志:(臺灣省)根治瘧疾,取根煎水。山胞治療腹痛、中毒、毒蛇咬傷和創(chuàng)傷。
拘那花的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5元。外用:搗敷。
防治拘那花病蟲害
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