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魚(Theragrachalcogramma;Alaskapo-llack)鱈形目鱈亞目鱈科狹鱈屬的1種。世界上最擅吃明太魚的當屬朝鮮族人。
關于明太魚名字的由來,朝鮮時代后期文臣李裕元著述的《林下筆記》中記載:有官員至咸鏡道明川郡,吃了太姓漁夫獻上的魚,非常好吃,于是取明川郡的“明”和漁夫的姓,稱之為明太魚。而在朝鮮王朝成宗時期,由盧思慎、徐居正等人開始編撰的《新增東國輿地勝覽》(系仿中國南宋祝穆編《方輿勝覽》和明朝官修《大明一統(tǒng)志》)中,稱明太魚為“無太魚”。19世紀初由學者徐有榘編撰的農業(yè)技術書籍《林園十六志》中,稱之為“太魚”。
明太魚與其他海鮮相比,高蛋白低脂肪,味道清爽,其生活在朝鮮半島東海岸、鄂霍次克海、白令海、北太平洋等地區(qū),屬冷水性魚類。
明太魚按其制作方法分為幾種。新鮮的叫“生太”,冷凍的叫“凍太”,內臟掏空后直接曬干的叫“干太”。干太堅硬異常,所以吃法相當硬朗,需鐵榔頭敲至疏松方能入口,就如榛栗配老虎鉗,皆為莽漢風格。而最受愛酒之人喜歡的,就是歷經一個月晝夜反復晾曬的黃太。其色澤鮮黃、肉質酥松卻頗有嚼頭,撕下一塊蘸些勁爆的辣椒面入口,如同在嘴里點了個爆竹,短暫暈眩過后滋味綿綿,再一大口啤酒沖掉。如果佐以姑娘那就最好不過?!稇賽壑械南!肪巹×我幻纺蔷浣^妙的愛情表白:你是我溫暖的手套和冰冷的啤酒。完全可以借來之,方桌前,月光下,對你的姑娘說:你是我溫暖的明太,冰冷的啤酒。然后在愛人眼眸里那層薄霧籠罩下,緩慢地、分三步,嘴唇微抿,舌尖從上顎輕輕落在牙齒上,雙唇與舌攏成個“心”形說出:明、太、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