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社會沒有得過胃病的人似乎已經(jīng)快消失了,胃痛、胃脹、胃泛酸水,胃部灼熱,各種胃病癥狀大家都不會陌生,有的是功能性的,是精神緊張、壓力大造成的,有的是器質(zhì)性的,多見急慢性胃炎、胃下垂等。中醫(yī)多根據(jù)你胃痛的原因采用對癥治療,下面介紹根據(jù)不同病癥,通過艾灸穴位治療胃痛
。
中醫(yī)醫(yī)治:
(1)、氣滯胃痛:
證候:胃脘脹痛,痛連胸脅,遇情志不遂而誘發(fā)或者加劇,噯氣頻仍,伴吐逆吞酸,大便不暢,舌苔薄白,脈弦。
治法:疏肝理氣,以及胃止痛。
主方:柴胡疏肝散。
(2)、血瘀胃痛:
證候:痛有定處,如錐刺刀剜,拒胺,或者有嘔血、黑便,舌質(zhì)紫暗有瘀斑,脈弦澀。
治法:活血化瘀,理氣止痛。
主方:失笑散合丹參飲。
(3)、食滯胃痛:
證候:胃痛脹滿,厭食,噯腐吞酸,吐逆不消化食品,吐后痛減,舌苔厚膩,脈滑。
治法:消食導(dǎo)滯,以及胃止痛。
主方:保和丸。
(4)、虛寒胃痛:
證候:隱隱作痛,喜曖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減,遇寒發(fā)作或者痛苦悲傷加劇,泛吐凈水,神疲納呆,四肢欠溫,大便溏薄,舌苔淡白,脈細(xì)數(shù)或者沉遲。
治法:散寒溫胃,健脾止痛。
主方:黃芪建中湯合良附丸。
(5)、陰虛胃痛:
證候:胃脘灼痛,喧華似饑,口燥咽干,大便秘結(jié),舌紅少津或者剝脫無苔,脈細(xì)數(shù)。
治法:益胃養(yǎng)陰。
主方:一貫煎合芍藥甘草湯。
中醫(yī)艾灸醫(yī)治胃痛:
足三里穴
犢鼻穴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處。
主治:胃痛,腹痛,腹脹,消化不良。
灸法:艾條灸5~15分鐘,艾罐灸20~30分鐘。
中脘穴
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處。
主治:胃痛,反胃吞酸,吐逆,消化不良。
灸法:艾條灸5~15分鐘,艾罐灸20~30分鐘。
期門穴
在胸部,當(dāng)乳頭直下方,第六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
主治:胸肋痛苦悲傷,乳腺炎?!吨腥A針灸學(xué)》說:“主治肋下積氣,傷寒肉痛,嘔酸?!?/p>
灸法:艾條灸3~5分鐘,艾罐灸10~15分鐘。
殊效反射
在手掌第四掌骨以及鉤骨的交界處。
主治:胃下垂,胃炎,胃痙攣,十二指腸潰瘍。
灸法:艾條灸10~15分鐘。
艾灸穴位治療胃痛
癥狀緩解速度快,安全簡單,很多人都可以在家自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