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天星花簡介
滿天星花的形態(tài)特征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根粗壯。莖單生,稀數(shù)個叢生,直立,多分枝,無毛或下部被腺毛。葉片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2~5厘米,寬2.5~7毫米,頂端漸尖,中脈明顯。圓錐狀聚傘花序多分枝,疏散,花小而多;花梗纖細,長2~6毫米,無毛;苞片三角形,急尖;花萼寬。齒鐘形,長1.5~2毫米,具紫色寬脈,萼卵形,圓鈍,邊緣白色,膜質;花瓣白色或淡紅色,匙形,長約3毫米,寬約1毫米,頂端平截或圓鈍;花絲扁線形,與花瓣近等長,花藥排版圓形;子房卵球形,直徑約1毫米,花柱細長。蒴果球形,稍長于宿存萼,4瓣裂;種子小,圓形,直徑約1毫米,紅褐色,具整齊的鈍疣狀凸起?;ㄆ?~8月,果期8~9月?;斏ι?,復傘房花序排列。小雪白色,數(shù)以千計均勻散布,清麗高雅,切花是插花上等花材,陰干后即成天然貼加干燥花。品種有半重瓣或重瓣種,重瓣種開花多且密集。全年均能開花,但由于耐暑性弱,平地夏季高溫,必須在溫室中栽培。
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可見異型維管束2~3輪,多年矮小,有很強的苦澀氣味,常充入銀柴胡入藥。莖細長而匍匐,平鋪地上成片,葉互生,呈圓形或腎形,直徑0.5~3.5cm,不分裂或5~7深裂至中部,邊緣有鈍鋸齒,上面綠色,光滑或有疏毛,下面通常有柔毛;葉柄細,長0.5~9cm。單傘形花序與葉對生,生于節(jié)上,傘西風長0.5~3cm;總苞片4~10,倒披針形,長約2mm;每個傘形花序有花10~15朵,花無柄或有短柄;無萼齒,花瓣呈卵形。雙懸果略呈心形,側面扁平,光滑或有斑點,中棱略銳。花期為一個多月。
形狀
滿天星,為常綠矮生小灌木, 每當初夏無數(shù)的花蕾集結于枝頭,花細如豆,每朵5瓣,潔白如云,
略有微香,有如萬星閃耀,滿掛天邊。如果遠眺一瞥,又仿佛清晨云霧,傍晚霞煙,故又別名“霞草”。
莖葉
主要根粗壯莖簇生多分枝。葉長圓狀披針形外至狹披針形長4~8厘米,寬5~12毫米,端尖,基部稍狹,微抱莖,聚傘花序頂生或腋生,排列成錐圓狀。
花
花較小,密集。苞片卵形,膜質,先端銳尖?;üiL2~4毫米。花萼鐘狀,長2~2.5毫米,萼齒5,卵狀三角形,邊緣膜質,有緣毛;花瓣5厘米,粉紅色或白色,倒卵形,長4~5.5毫米;雄蕊10,比花瓣長;子房橢圓形,花柱2厘米超出花瓣。蒴果卵狀球形比萼長,頂端4裂。花期5—7月。
種子
種子近腎形,長約1.2~1.5毫米,淺灰色。
滿天星花的生態(tài)習性
生長環(huán)境
原產于地中海沿岸。喜溫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的環(huán)境中成長, 有較耐陰耐寒耐旱的特點。適于在排水良好、肥沃和疏松的壤土中生長。栽培土質以微堿性的石灰質壤土為佳,排水、日照需良好。當植株高度已有20厘米以上時,灌水量要酌量減少,稍干旱能促進開花,尤其開花后排水不良或長期淋雨,根部易腐爛。性喜溫暖,忌高溫多濕,生育適溫10~25℃,以播種繁育為主。
習性
宿根霞草屬長日照植物,花期6~8月。花芽分化需要13小時以上的日照。隨日照長度增加,花芽分化速度加快。不同類型的宿根霞草臨界日照長度有差異,一般大花型品種比小花型品種對長日照敏感。在自然生長情況下,一般秋季種植,翌年5~6月開花。用無加溫溫室可于4月~5月上市。近些年有在3月~5月、10月~11月,或者第二年1月~2月的上市栽培,按周年生產。滿天星原產于歐洲、非洲北部及亞洲中、西部的夏季干燥地帶。性喜涼爽,在陽光充足、空氣流通的條件下,生長最佳,生長適溫為15~25℃,在 30℃以上或 10℃以下,水含量并不充足容易引起蓮座狀叢生,只生長根莖不開花。土壤要求疏松,富含有機質,含水量適中,pH(酸堿值)7左右。
適宜環(huán)境
喜溫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環(huán)境,較耐陰,耐寒,適合在排水良好、肥沃和疏松的壤土中生長。栽培土質以微堿性的石灰質壤土為佳,排水、日照需良好。根部容易腐爛。性喜溫暖,忌高溫多濕,生育盆栽滿天星適溫10-25℃。
生長環(huán)境
滿天星原產于原蘇聯(lián)高加索(歐洲、非洲北部及亞洲中、西部)。耐寒,忌炎熱多雨。宜在向陽環(huán)境和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微堿性砂壤土生長,生長適溫為15~25℃,在 30℃以上或 10℃以下容易引起蓮座狀叢生,只長莖不開花。土壤要求疏松,富含有機質,含水量適中,PH7左右,我國南方大多在秋天種植,每畝約種2000株左右。經摘心后每棵保留4~6個分株,最終可產花5枝以上。如置于溫室栽培,則更可調節(jié)花期,爭取在春節(jié)前上市。由于其每枝售價比其它切花還高出數(shù)倍,故多數(shù)花販都把大枝分成細枝按質論價出售,有時供不應求。滿天星商品化切花生產的,種苗繁殖以組培為主,也可以扦插繁殖,一些單瓣種可用種子的繁殖。
滿天星花的品種分類
品種
如今表現(xiàn)較好的有以下6個品種:原產亞歐大陸??|絲花高達50公分(20吋),多分枝,葉狹,藍綠色,廣泛培養(yǎng)。常見品種有「胭脂紅」(Carminea,花深玫瑰紅色)、「大白花」(Grandiflora Alba,花大,白色)及「玫瑰紅」(Rosea,花淺玫瑰色)。滿天星高達1公尺(40吋),外形似縷絲花,但具較粗的根狀莖,花白色至淡粉紅色。常見的品種有「密聚花」。近幾年來,我國沿海各開放城市都已先后引種滿天星,尤以上海引種得較多又較好。云南、廣東也有不少花場逐漸投產。園藝品種甚多,如今世界切花市場及我國引進栽培的主要有5個品種。
仙女
在切花生產中應用最多,約占80%,小花型?;ò咨?,適應性很強,能耐夏季的高溫和冬季的低溫,栽培較易,也容易進行周年生產。夏季亦能栽培,可以周年開花,花色潔白。
完美(Perfect)
花大,節(jié)間短,莖粗壯挺拔,花朵較大,晶瑩潔白,適宜制作胸花和干花。高溫期容易產生蓮座狀叢生,低溫時開花停止,栽培難度大,但價格昂貴。
鉆石(Flamingo)
是從仙女中選育出來的大花品種,節(jié)間短,低溫時開花推遲。周年生產比較困難,植株較矮,粗生易長,秋天開花,花色潔白。
火烈鳥(Hamingo)
花淡粉紅色,花小、莖細長,春季開花。
紅海洋(RedSea)
花深桃紅色,花大,莖部粗壯。在高寒地帶春季栽植,秋季出售,花色十分鮮艷,不易褪色。在暖地,從秋到春都能開花,是新選育出的品種。
較好品種
(1)“仙女”。夏季亦能栽培,可以周年開花,花色潔白。
(2)“完美”。不耐低溫天氣,花朵較大,晶瑩潔白,適宜制作胸花和干花。
(3)“鉆石”。植株較矮,粗生易長,秋天開花,花色潔白。
(4)“火烈鳥”,莖枝細長,春季開花,花色淡紅。
(5)“紅海洋”。莖部粗壯,從春到秋都可開花,花色桃紅。上述品種在國際市場中,以“仙女”的銷售量最大,約占滿天星總銷售量的70%~80%。
滿天星花的分布區(qū)域
產于新疆阿爾泰山區(qū)和塔什庫爾干。生于海拔1100~1500米河灘、草地、固定沙丘、石質山坡及農田中。哈薩克斯坦、俄羅斯(西伯利亞)、蒙古(西部)、歐洲(西部、中部和東部)、北美也有。模式標本采自俄羅斯西伯利亞。滿天星具有群生的特性,野生滿天星在田圃或溝渠旁,經??梢砸姷剿扇航Y隊的景象,尤其盛夏來臨時,紛紛抽出一根根長梗,綴著像小白花瓣。滿天星不是本地植物,而是來自南美洲,二次大戰(zhàn)之后,才來到中國。錐花絲石竹又叫滿天星、霞草、絲石竹,石竹科一二年生草本,原產小亞細亞至高加索地區(qū),喜冷涼氣候。
滿天星花的簡介
滿天星,原名為重瓣絲石竹,原產地中海沿岸。屬石竹科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為常綠矮生小灌木,其株高約為65~70厘米,莖細皮滑,分枝甚多,葉片窄長,無柄,對生,葉色粉綠。喜溫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環(huán)境,適宜于花壇、路邊和花籬栽植,也非常適合盆栽觀賞和盆景制作。初夏開花,花朵如豆,每朵5瓣,略有微香。別名破銅錢,可以作為藥用植物,也可作為玫瑰的配襯用戀人。滿天星花的功效和作用
藥用價值
Hydrocotyle
天胡荽、中花天胡荽、普渡天胡荽、星子草
【名字】拉丁語學名:Herba Hydrocotylis
【英文名字】 Lawn Pennywort Herb
【中文學名】天胡荽、中花天胡荽、普渡天胡荽。
【中文別名】破銅錢、落得打、星子草。
【采制】 夏、秋季花葉茂盛時采收,洗凈,陰干或鮮用。
【化學成分】 含黃酮甙、酚類、氨基酸、揮發(fā)油、香豆素等。
【性味】 性平,味苦。
【用法用量】 15~25克;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
【備注】(1)本品具有祛風清熱作用,對于風火赤眼,可配桑葉、點地梅等藥同用;對于咽喉腫痛,可配土牛膝、白毛夏枯草等同用;治療蛇纏瘡,可用新鮮全草搗爛,用酒精浸半天后,用棉花球蘸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做藥用途
藥材植物--Hydrocotyle
天胡荽、中花天胡荽、普渡天胡荽
【名字】
拉丁語學名: Herba Hydrocotylis
英文名字 : Lawn Pennywort Herb
中文學名 : 天胡荽、中花天胡荽、普渡天胡荽
中文別名 : 滿天星、破銅錢、落得打
【植物形態(tài)】 天胡荽多年生矮小草本,有氣味。莖細長而匍匐,平鋪地上成片。葉互生,圓形或腎形,單傘形花序與葉對生,生於節(jié)上,傘西風長0.5~3cm;總苞片4~10,倒披針形,長約2mm;每個傘形花序有花10~15朵,花無柄或有短柄;無萼齒,花瓣卵形,綠白色。雙懸果略呈心形,側面扁平,光滑或有斑點,中棱略銳。花期5月。
生於潮濕路旁、草地、山坡、墻腳、河畔、溪邊。分布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北、陜西、廣東、廣西、貴州、四川、云南。
【采制】 夏、秋季花葉茂盛時采收,洗凈,陰乾或鮮用。
【化學成分】 含黃酮甙、酚類、氨基酸、揮發(fā)油、香豆素。
【性味】 性平,味辛。
【功能主治】清熱利尿,化痰止咳。用於急性黃疸型肝炎、急性腎炎、百日咳、尿路結石、腳癬、帶狀皰疹、結膜炎、丹毒。
滿天星花的用途
按照美學的原理,紅與綠乃是強烈的對照色,尤其是紅色更是具有刺激性的色調,而白色則為過度色,屬可協(xié)調性的色調。用滿天星作為插花的襯材,將可處理好插花作品中的輕重、疏密、濃淡、藏露、俯仰、高低和遠近等關系,使作品變得更有層次和深度,充分顯示出立體感、朦朧感和蓬松感來。比如單純插幾枝玫瑰花固然也能表達其美,但若是加上一束滿天星,那更能起到強烈的烘托作用,使主題和附體表現(xiàn)的十分融合和諧,氣韻渾然。正如民間俗語所說,“牡丹花好,終須綠葉扶持”的道理??梢娋哂兴囆g素養(yǎng)的人士對滿天星的喜愛并非偶然的。滿天星與玫瑰搭配成花束贈予戀人,表示可以創(chuàng)造一個美麗的愛情故事,漫天星星為證!
據(jù)美國公認的花語是:用紅玫瑰配襯滿天星表現(xiàn)“情有獨鐘”;用康乃馨配襯滿天星表現(xiàn)“慈祥與溫馨”;用劍蘭配襯滿天星表現(xiàn)“祝你宏圖大展”;用勿忘我配襯滿天星表現(xiàn)“友誼永存”……這些慣例不必定都合適我國的民情,只供作參考而已。鮮花采收花枝小花有40~60%開放即可采收。用枝剪采收成熟花枝,枝條長度60~80cm,采后放入干凈水中吸水保鮮,回到包裝間后最好將基部插入保鮮液中保鮮8~12小時。為了得到高品質的鮮花,還可以用燈光及催花液催花處理12~24小時。
用途
滿天星初夏時白色小花不斷,花朵繁盛細致、分布勻稱。猶如繁星,朦朧迷人,又好似滿樹蓋雪,清麗可愛,適宜于花壇、路邊和花籬栽植,也非常適合盆栽觀賞和盆景制作。滿天星同樣也是插花中必不可少的填充花材,一束花中插入幾枝滿天星,便平添了幾分嫵媚之美。滿天星是清雅之士所喜愛的花卉,素蘊含"清純、致遠、浪漫、愛情"之意。數(shù)百朵玲瓏細致、潔白無瑕的小花,微風吹過,清香四逸,更顯溫馨。
挑選方法
材特性:雪白蓬松的滿天星花朵極為細小而輕盈,在花藝上常被當作是配角,與玫瑰、桔梗等搭配為愛情的典型花束。其實單純欣賞滿天星也極富特色,將其成束的扎緊做為主花來插瓶,立刻能感受到輕松又熱鬧的氣氛。自然風干后還可制成干燥花可將全株染色、壓花,更多的使用變化。
選購要點:挑選花色雪白、花苞無干燥或黃褐現(xiàn)象,且花梗翠綠、硬挺的植株為佳。
滿天星花的養(yǎng)殖方法
滿天星花的栽培技術
栽培管理
滿天星可在大多數(shù)城市綠化布景,能保持300天以上開花期,這是其他品種不可相比的。它也是不可缺少的切花品種,市場前景廣闊。具體栽培技術如下。
1.整地
在定植前應深翻土壤40~50厘米,施入足夠的有機肥,并適當增施一些磷鉀肥。酸性或中性土壤應適當施些石灰來調節(jié)土壤的酸堿度。作高畦,畦面高30~40厘米。
2.定植
每畝(1畝=667平方米)定植2 000~2500株,采用雙條栽,行距50厘米,株距35~50厘米。定植前要灌足水,而后擇陰天定植,定植后澆透水。定植時間:作為切花栽培,如在大棚內生產,可在夏天或秋天甚至早春定植。這樣,初秋直至初夏采花。采花后的植株應于6~7月挖起,然后經冷藏至8~9月,再定植。
3.肥水管理
滿天星與其它草花一樣,對肥水要求較多,但最怕亂施肥、施濃肥和偏施氮、磷、鉀肥,要求遵循“淡肥勤施、量少次多、營養(yǎng)齊全”和“間干間濕,干要干透,不干不澆,澆就澆透”的兩個施肥(水)原則,并且在施肥過后,晚上要保持葉片和花朵干燥,定植后要分期追肥,前期以氮肥為主,后期以磷鉀肥為主。水分管理要嚴格控制,過濕長勢變弱,積水會引起根腐死亡。當植株長到30厘米時要控制澆水,特別是顯蕾期更要小心,花期亦要干一些。多雨地區(qū)栽培要搭棚避雨。
春季
氣溫回升后生長迅速恢復,并且逐步進入花芽分化期和開花期,對肥水要求很大。肥水管理按照“花寶”——清水——“花寶”——清水——的順序循環(huán),間隔周期大約為2~4天。進入結實期后,停止肥料供給。
秋季
播種苗上盆經過一段時間恢復后,要把肥水管理迅速跟上來。肥水管理按照“花寶”——“花寶”——清水——“花寶”——“花寶”——清水——的順序循環(huán),間隔周期大約為1~3天,晴天或高溫期間隔周期短些,陰雨天或低溫期間隔周期長些或者不澆。
冬季
雖然它繼續(xù)生長,但偏低的氣溫會使它的生長速度放慢,對肥水要求不多,甚至要控肥控水。肥水管理按照“花寶”——清水——清水——“花寶”——清水——清水順序循環(huán),間隔周期大約為4~7天。澆水時間盡量安排在晴天中午溫度較高的時候進行。
養(yǎng)護方法
栽培土質以微堿性的石灰質壤土為佳,根部易腐爛。在開花的過程中,把殘花帶三片葉剪掉,可以延長花期。
其性喜溫暖,忌高溫多濕,生育適溫10~25℃。錐花絲石竹可周年開花。
花期調節(jié)
宿根霞草生長和開花的特性即生長發(fā)育特性。除了在長日照開花和花芽形成之后花莖迅速伸長這兩點自欺欺人的特性外,還有三點:即在秋季已蓮座化的植株、接受低溫之后打破蓮座、生長活性提高。活性提高后,即使在早春較低的溫度條件下也緩慢生長,在生長達到某種程度之后,溫度若提高,則在長日照下形成花芽,同時,花莖迅速伸長而開花。如果遇到夏季高溫則降低生長活性,在秋涼、短日照條件下以蓮座狀態(tài)迎冬。如果形成蓮座狀態(tài),在秋冬兩季宿根霞草生長活性極低,處于難以開花的狀態(tài)??梢杂酶邷睾烷L日照處理防止蓮座化的產生。
具體方法:用15~25℃的溫度,16小時以上的日照(最好深夜照明)進行栽培,就能在秋冬或早春獲得切花;或者,在7月中旬起,在2~3℃的條件下植株冷藏至9月中旬定桿,然后,在8℃以上溫度長日照條件下栽培,12月開花;蓮座化還可用激素來防止,在要形成蓮座時,用氨基嘌呤(300×10-6)噴灑,或用赤霉素(300×10-6)噴灑,均可顯著促進宿根霞草的伸長和開花。
培育技巧
發(fā)芽適溫:15~20度。播種期:早秋-早春。幼苗定植成活后摘心一次,促使其多分枝。待植株高度20厘米以上,灌水量酌量減少,稍干旱便能促進開花,一般于5月中下旬開花。寒冷地區(qū)宜春播,土壤不結凍地區(qū)可秋播。發(fā)芽最適發(fā)芽溫度為21~22℃。7~10天幼苗出土。定植后長至8節(jié)左右時摘心,側芽長至5~10cm時抹芽,去弱留強。定植初期勤灌水,花芽開始形成時適當控水。
生育適溫
日溫25℃生長最佳,若超過30℃以上,時間或日數(shù)太長,易造成畸形花的機率增高。夜溫以10~15℃最佳,若低于10℃最佳,在低于10℃以下,再加上秋冬短日,易造成休眠態(tài)或簇化現(xiàn)。
對日照的需求性
多數(shù)商業(yè)品種,其開花的臨界光周約界于12~18小時之間。長日處理本身只在于有效的誘導花穗的分化,而較多的長日處理則可獲較多的花數(shù)。并且較長的光周不但能促進提早開花,且花朵亦較大。而Bristol Fairy對長光照的需求性,不像其他品種如Perfecta diamuna敏感,在12小時以光照即可開花,此即為該品種成為臺灣專業(yè)生產的主要品種的原因之一。
光度的需要性
光照對滿天星的開花與否,有極深遠之影響,尤其是在冬季更為明顯。夏季的滿天星若給予照射80~24Klux照度,則所有的植株皆可開花,所不同之處在于植株所接受的照度愈少,著花數(shù)就相對的愈少。在冬季照射58Klux者,植株可全部開花;而照射24Klux者,縱使連續(xù)給予24小時的全亮期,也不能開花。
對土壤的需求性
一般而言以排水良好之微堿性石灰質土壤或礫質壤土為佳。
對水分需求
苗期對水分的需求較多,摘心后仍需充足水分及肥分,其植株才能從營養(yǎng)生長期漸漸轉換成生殖生長期,亦就是說進入抽凸期(開花期)。直至小花穗抽出,花瓣長出來時水分應稍減之,以防切花品質及抽水性減低,又能促使盡朵開花整齊。尤其在夏季高溫多濕的季節(jié),水分控制適當與否,往往是決定滿天星栽培成功與否的主要因素。栽培技術
首先,得從栽培技術上說,種植田地得采用排水系統(tǒng)良好的。另外,田地里需把雜草清楚干凈,翻土兩次,對于土地不太肥沃的田地,應該提前施肥。采用寬2.5~3米、長度不限箱式栽培為好,并打碎土粒,整平土面,以便管理。選用苗床株高15厘米左右小苗,2~3株為一叢,按20厘米×30厘米株行距移栽,1畝栽8000~10000株左右,稍栽深一些有利根系增多,并選陰雨天或晴天下午移栽好,栽后澆水保濕,一般3~5天就會重發(fā)新根。以后根據(jù)天氣情況,結合澆水施1%~2%尿素或復合肥溶液,有利于快速生長。根據(jù)樹形和生長高度加以修剪,增大冠徑,一般6~8個月時間,可長成株高30厘米左右大苗,即可用于綠化工程使用,株型、冠徑越大,價格越高。
養(yǎng)殖技巧滿天星性喜涼爽,在陽光充足/空氣流通的條件下,生長最佳,生長適溫為15~25度,在30度以上或10度以下容易引起蓮座狀叢生,只長莖不開花.土壤要求疏松,富含有機質,含水量適中,pH7左右。
扦插繁殖
3月至5月
生根粉或500毫克/千克萘乙酸后,在1:1的珍珠巖與礱糠灰為介質的苗床上進行扦插,保溫保濕,約25~30天后生根。因扦插生根較困難,如今多用組培苗。
土質疏松、排水良好的地塊,施入充足基肥,每100平方米用氮10千克、磷7千克、鉀14千克,基肥用量應占總肥量的60%~70%。定植宜淺植,以后要逐漸培土。定植株距50厘米左右。
側枝。當側枝葉片展開時,留3~4個側枝,其余抹掉。苗期需多澆水,保持土壤濕潤,并結合澆水每隔10天左右施一次薄肥,以氮肥為主。苗期還應經常松土、培土,以保證土壤疏松透氣和根系發(fā)育良好。同時注意及時除草。
苔期管理
6月至8月
抽苔期。此期間應重施肥水,并減少氮肥比例,增加磷、鉀肥用量,同時多施一些硝酸鈣、草木灰等速效肥。開花前45天(抽苔后期)應停氮肥,并控水,用0.2%磷酸二氫鉀進行根外追肥,每周一次。滿天星需嚴格避雨栽培,澆水也宜干不宜濕,尤其怕澇,雨季更要注意棚內外的排水暢通。
花期為防止枝條軟弱.要嚴格控水,并且控肥,可適當進行葉面追肥。梅雨季要防止疫霉病發(fā)生,夏季雨后及時用500倍的百菌清噴施以防治滿天星常見的疫病、灰霉病,在高溫干燥季節(jié)滿天星易受紅蜘蛛危害。
9月至12月
9月份后需借助人工電照補光以滿足冬季產花的長日照條件,以誘導花芽分化,使營養(yǎng)生長轉向生殖生長。常采用通宵照明或深夜(22時至凌晨2時)照明的方法,并保證光照強度在50~100勒克斯。冬季產花還需保持15度以上的溫度要求,10度以下的低溫易產生蓮座狀葉叢生,不能正常抽切花與上市
滿天星花之切取無固定標準,國際市場多以重量為標準,一般要求一枝不低于10克,也有在莖基部下剪,以整個生殖莖為單位。國內市場一般要求每枝有三個分杈。鮮花切取的適期以有75%的花開放為宜,若運輸距離較遠,可適當提前。
野生滿天星小花單瓣,通過種子繁衍,是典型的長日植物,秋播春花是長日植物的典型特征。野生種的滿天星花小瓣單,商品價值較低,多做育種材料,罕作商品栽培。
滿天星花的繁殖方式
滿天星以播種繁育為主。
成分:含黃酮甙、酚類、氨基酸、揮發(fā)油、香豆素
發(fā)芽適溫:15~20度。播種期:秋-早春 。生長適溫:10~25度。開花期:5~7月。育苗:選疏松土壤做床,于9月播種,稍覆細土,約10天發(fā)芽,入冬前移至冷床越冬。栽培:翌年春天帶土移植露地,幼苗定植成活后摘心一次,促使其多分枝。待植株高度25厘米以上,灌水量酌量減少,稍干旱能促進開花。于5月中下旬開花,本種也可于11月份上凍前露地直播或于早春播種?!∏げ宸敝碁橹?。春季進行硬枝扦插,剪取上年的成熟枝條10~15厘米長,插入沙床,一般30天左右生根。在梅雨季節(jié)可采用嫩枝扦插,選取當年頂端嫩枝扦插,插后2~3周生根。每年春季換盆時,增加新鮮肥沃土壤,生長期保持盆土濕潤,每2周施肥1次,促使多發(fā)枝葉,開花繁茂。秋天注意整株修剪,保持優(yōu)良株形。
繁殖方式
組培
采用莖尖培養(yǎng),繁殖系數(shù)高,根系生長狀況好,苗質量好。用組培苗生產切花,花枝挺拔,色澤純正,切花質量高。
扦插
生根率不太高,宜選用帶4~5對葉片的插穗,用生根粉或其他生長素處理扦插于珍珠巖作基質的插床上,可不受季節(jié)限制,但以3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和9月下旬至11月上旬為最佳時期。溫度在15℃以上時,一般20天即可發(fā)根。
可用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灑。蟲害有蚜蟲和紅蜘蛛危害,用40%氧化樂果乳油1000倍液噴殺。
滿天星花的病蟲害防治
由于該品種生長快,大大縮短培育時間。生長季病蟲害少,在幼苗期如發(fā)現(xiàn)蚜蟲為害葉片,可使用一般敵敵畏800倍液殺滅。該品種適宜四季栽培,一般以春、秋、冬為主,夏季陰雨天帶土移栽-般不會死苗,成活率高。
滿天星主要有葉斑病危害,可用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灑,莖腐病、萎縮病是滿天星的致命病害,定植前土壤要用甲醛溶液消毒;蟲害有蚜蟲、螨蟲和紅蜘蛛危害,用40%氧化樂果乳油1000倍液噴殺,或用三氯殺螨醇1000倍液和殺滅菊酯1500倍液噴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