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姬蛙簡介
【出處】
始載于《中國藥用動物志》。
【拼音名】
Huā Jī Wā
【英文名】
Microhyla
【別名】
犁頭(蟲另)、三角螞(蟲另)、犁頭蛙
【來源】
藥材基源:全部為姬蛙科動物花姬蛙。拉丁動物礦物名稱:Microhyla puichra (Hallowell)采收儲存:5-7捕捉月份,洗凈,浸泡酒。
【原形態(tài)】
花姬蛙,體長26-30mm,頭寬略大于頭長;吻尖圓,吻邊不明顯;鼻孔接近接吻端,眼間距和眼徑等長,大于眼瞼寬度;鼓膜不明顯;舌頭和卵圓沒有缺陷;沒有犁骨和牙齒。前肢非常虛弱,手指和腳趾是圓的,第一個手指很短,手指長度順序為3、4、2和1;關(guān)節(jié)下腫瘤和手掌突出非常發(fā)達。后肢較短,脛骨和髖關(guān)節(jié)到達眼睛和肩膀之間,左右跟重疊;腳趾細長,鰭,關(guān)節(jié)下腫瘤小而明顯;內(nèi)外跖骨突出發(fā)達,自由刃,距離較遠。皮膚光滑,有少數(shù)分散的小疣顆粒;兩個眼瞼后枕有水平皮膚溝,兩個外側(cè)向后延伸到肩膀,形成咽部周圍的咽部褶皺,腹部皮膚光滑。在生活中,背部的皮膚是粉棕色的,有幾次重復⊥黑棕色和淺棕色的圖案,最明顯的始于肩膀之間,有三種深色⊥有時后端的線條斷斷續(xù)續(xù)⊥不規(guī)則,斜伸到胯部和大腿基部,再加上深色⊥形狀平行的人有幾個不同寬度的淺棕色⊥線條;枕部皮溝處有黑色橫紋,從眼后到胯側(cè)有黑棕色線的陰謀詭計,胯部到大腿前詭計,胯部到大腿前面為淺黃色。雄蛙囊,咽部顏色較深。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棲息在河流、田野、蔬菜、草堆、烘焙和房屋旁邊。晚上和早上吃東西,白天藏在土壤和土壤之間,吃小昆蟲。資源分布:分布在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貴州、云南等地。
【性味】
辛;苦;溫
【歸經(jīng)】
肺、肝、脾、腎經(jīng)
【摘錄】
《中華本草》
花姬蛙的營養(yǎng)價值
暫無
花姬蛙的功效和作用
祛風通絡(luò);活血祛痛;腰扭傷;跌倒損傷;骨折
花姬蛙的藥用價值
《中醫(yī)動物志》:具有祛風活血、祛瘀生新、補筋骨的功能。主要治療風濕性骨痛、腰扭痛、跌打骨折等疾病。
用法用量花姬蛙
內(nèi)服:浸,20-30ml,一天兩次。外用:適量,加酒搗敷。
禁忌的副作用和使用
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