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樹花簡介
【拼音名】
Huī Shù Huā
【來源】
藥材基源:多孔菌科真菌貝葉多孔菌子實體。拉丁動物礦物名稱:Polyporus frondosus(Dicks.)Fr.[Boletus frondosus Dicks.]
收獲與儲存:春秋實體成熟時采收,除柄蒂及雜物外,曬干。
【原形態(tài)】
貝葉多孔菌 子實體有柄或近無柄,柄可多次分枝,形成一叢覆瓦菌蓋,直徑可達40cm以上。菌蓋半圓形,扇形至勺形,寬2-7cm,厚2-7mm,肉或半肉;蓋灰色,干灰棕色,細毛或絨毛,逐漸脫落光滑,無環(huán)紋;蓋波形,薄而鋒利。菌柄短或長,有分枝,扁柱,與蓋面顏色相同,側(cè)生。細菌管是白色的,下延伸的,厚2-3mm;管口為白色;管口為圓形,近圓至多角形,每次為1mm間2-3一個。菌肉白色或近白色,纖維肉質(zhì),厚度2mm。孢子卵形為橢圓形,無色、光滑,(5-6)μm×(3.5-5)μm。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闊葉樹的樹干或木樁周圍。資源分布:分布在黑龍江、吉林、河北、浙江、福建、廣西、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性狀】
1.性狀鑒別 子實體覆蓋瓦片,有柄或近無柄。菌蓋扇形或勺形,寬2-7cm,厚1-2mm。表面為灰褐色,光滑,有時可見短毛;孔白色至淺黃色,細菌管密集延生,管口近圓至多角形。輕,脆,截面白,不均勻。魚腥味,味道有點甜。2.顯微識別 粉末特征:白色或淺灰黃色。細菌偶爾會看到分支、薄壁、隔斷、無鎖組合、直徑5.5-10μm。孢子卵圓形為橢圓形,無色、光滑、直徑3.5-6μm。
化學(xué)成分
含多糖。還含有微量鈣、鎂、汞等。
【炮制】
取原料,去除雜質(zhì),分成小片。60-80℃干燥或干燥。陰涼干燥處,防蛀。
【性味】
甘;平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0-20g。
【摘錄】
《中華本草》
灰樹花的功效和作用
益氣健脾;補虛扶正。主脾虛弱;疲勞和疲勞;疲勞和懶惰;飲食減少;食后腹脹;腫瘤患者放療或化療后有上述癥狀
灰樹花的用途
俗稱舞蘑菇,是一種既有食物又有藥物的蘑菇。夏秋兩季常野生于栗樹周圍。子實體肉質(zhì),柄短,呈珊瑚狀分枝,重疊成叢。它的外觀優(yōu)雅,層疊如菊花;它的氣味,香味,沁人心脾;它的肉又脆又嫩,吃起來永遠不會厭倦;其營養(yǎng)具有良好的保健效果和較高的藥用價值。近年來,作為一種高級保健食品,在日本、新加坡等市場很受歡迎。由于中國早期的權(quán)威專注于使用中國真菌,灰樹花已成為一個更常見的中國名稱。灰樹花有蘑菇香味,肉嫩,味道像雞絲,脆如玉蘭花。根據(jù)農(nóng)業(yè)部質(zhì)量檢驗中心的分析,河北省遷西人工栽培的灰樹花比蘑菇之王更有營養(yǎng)和口味,可以烹飪成各種美味的食物?;覙浠ú粌H營養(yǎng)豐富,而且美味可以烹飪成各種美味的食物。烹調(diào)后具有鮮、脆、嫩的特點??梢猿?、測、燉、冷、拼、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煮可治痔瘡,具有補虛固本、益腎抗癌、利水消腫的功效。子實體水提取物對小鼠艾氏癌的抑制率為98.1對小鼠肉瘤180的抑制率為100%,對艾氏癌的抑制率為90%。
灰樹花的養(yǎng)殖方法
栽培技術(shù)
19702000年,日本開始人工栽培,年產(chǎn)量逐年增加,年產(chǎn)量超過1萬噸,新鮮市場價格約為每公斤1 000日元。由于供應(yīng)短缺,日本必須從中國進口。近十年來,浙江、河北、四川、云南、福建、上海等地的一些科研單位進行了引進、馴化和實驗栽培。浙江省慶元、河北省遷西等地區(qū)開始大規(guī)模生產(chǎn),北京昌平黑山寨也種植。以下介紹了趙國強先生在河北省遷西縣的實踐經(jīng)驗。
菌種制作
不同菌種和菌種的質(zhì)量對灰樹花的產(chǎn)量和質(zhì)量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有些菌種質(zhì)量差,甚至根本沒有出子實體。因此,我們必須選擇經(jīng)過生產(chǎn)驗證、抗逆性強、生長快、產(chǎn)量高的優(yōu)良菌種。蘑菇試驗應(yīng)在大規(guī)模擴張前進行,無論是引進的還是分離的菌種。適當?shù)幕覙浠阜N培養(yǎng)基PDA綜合培養(yǎng)基和麩皮培養(yǎng)基也可以通過谷物培養(yǎng)基按照常規(guī)方法制作。這三種培養(yǎng)基可用于灰樹花母種的分離和擴展?;覙浠ňw與菌柄連接處的內(nèi)部菌肉最好用于分離部位。選擇待分離的植物應(yīng)是產(chǎn)品系統(tǒng)中分化良好的強壯植物,分離和擴展應(yīng)在無菌操作下進行?;覙浠ㄔN常用的培養(yǎng)基配方有:(1)栗木屑80%、麥麩皮8%、石膏和糖1%、沙壤土或壤土10%(2)棉籽皮80%、麩皮8%、石膏和糖1%、沙壤土或壤土10%。培養(yǎng)基配水混合均勻,含水量60%?;旌虾?,裝瓶、滅菌和接種25~26℃培養(yǎng),30天左右就能裝滿瓶子。經(jīng)質(zhì)量檢驗,菌絲粗壯,無雜菌污染。
菌袋的制作
流程:配料→裝袋→滅菌→接種→(1)培養(yǎng)材料配方①栗木屑70%,麩皮20%,生土8%,石膏1%,糖1%。②栗木屑50%,棉籽皮40%,土壤8%,石膏和糖1%,水混合物105%~110%,含水量55%~57%。濕度過高,棕色液體在子實體形成時滲出過多,容易導(dǎo)致子實體腐爛。(2)裝袋:長度和寬度為17厘米×30厘米,厚度為0.5~0.6毫米聚丙烯袋或高密度聚乙烯袋,裝載約15cm,袋口直徑3cm高,3cm,加棉塞蓋防水紙,用橡皮筋或小線擰緊,然后滅菌。(3)滅菌:常壓滅菌,保持100℃ 8~9小時,或高壓滅菌1.5小時。(4)接種:根據(jù)上述要求,采用優(yōu)良品種和無菌操作。(5)培養(yǎng)菌絲:保溫25~28℃,室內(nèi)濕度小于70%,避光培養(yǎng),每天通風1~2次。15天后加散射光,加強通風,溫度22~25℃,30天后菌絲長滿袋底,表面形成菌皮,然后逐漸隆起,逐漸變成灰白色到深灰色,即原基,可進入蘑菇管理。
栽培管理
灰樹花蘑菇有袋式和仿野生蘑菇兩種管理方法。
袋式出菇
——將長原基菌袋移出蘑菇室,保持溫度20~22℃,空氣濕度為85%~90%,光線為200~500勒克斯。3~5天后,清除環(huán)和棉塞,直立在床架上,用紙覆蓋袋口,用紙噴水,每天通風2~3次,每次1小時。20~25天左右,菌蓋充分展開,菌孔伸長時采摘。采摘時,可用刀將整叢蘑菇切開,連續(xù)采摘2~3潮,生物效率30%~40%。
仿野生出菇
——木屑作為栽培基的栽培菌袋。菌絲裝滿后,取下塑料袋,將菌棒整齊地排列在事先挖好的邊界內(nèi)。菌棒之間留有適當?shù)拈g隙,在菌棒的間隙和周圍填充土壤,表面覆蓋1~2厘米的土層。這是一種土壤覆蓋栽培形式,生物效率可達100%~120%。這種方法遠優(yōu)于前者(袋蘑菇),因此在此強調(diào)。排菌時間-灰樹花栽培于唐山,最佳排菌時間為11月至次年4月底。由于空氣和土壤中的雜菌和病蟲害不活躍,不侵犯菌絲,灰樹花菌絲耐低溫,菌絲連接緊密,生長強勁,有利于菌絲吸收營養(yǎng)。雖然低溫排菌發(fā)育期長,但蘑菇早,產(chǎn)量高,雨季前可完成80%。4月底后種植的灰樹花容易感染,因為溫度高,雜菌活躍,灰樹花菌袋容易感染,會出現(xiàn)實體生長快,單株小,總產(chǎn)量低,容易受高溫暴雨的危害。
排菌方法
——①場地:選擇背風向陽、地勢高、干燥、不積水、近水源、排灌方便、遠離廁所或畜禽圈的地方。②挖坑:要求東西走向,挖寬45~55cm,長2.5~3.0坑深25cm,坑間距60~80cm,中間修排水溝,便于行走、管理和排水。③種植前的準備工作:挖溝后,先灌一次以保持水分。水滲干后,在溝底和溝底撒一層石灰,目的是增加鈣和消毒,然后在溝底和溝底撒一層敵百蟲粉,最后在溝底鋪少量表土。④排放桿:將所有細菌袋剝?nèi)ニ芰洗?,將細菌棒水平排放,垂直排放在溝?nèi)。相鄰的細菌棒應(yīng)該很緊,每四根細菌棒之間應(yīng)該有一個間隙。同時,通過挖掘或填充溝底的回土,使排放在溝內(nèi)的細菌棒上的表面平整。這樣,4~5行細菌棒就可以在溝內(nèi)排放。⑤填補隙:將菌棒與菌棒、菌棒與溝幫之間的縫隙填上土,直至菌棒以上1厘米。⑥灌溉:將水放入坑內(nèi),使土壤落實,有縫隙或凹坑,用濕潤的土壤平整,保持表面土壤厚度1~2cm。⑦包幫:坑周圍用塑料薄膜或尼龍袋包緊,防止坑邊的土壤脫落。2月前,排出細菌的人還需要在床上鋪一層薄膜,覆蓋5~7厘米的土層,并在4月中旬鏟掉床上的薄膜和浮土,準備蘑菇管理。⑧搭陰棚:在坑北側(cè)和坑中部立兩道橫桿,中部橫桿距地面15厘米,北側(cè)橫桿距地面25厘米,在橫桿上搭塑料布和草簾,呈南低北高傾斜狀。4月份以前北部塑料布直鋪到地面上,并用土壓緊,東西兩側(cè)留排氣孔。⑨鋪礫:冬季下菌時覆蓋浮土和薄膜,鏟除浮土和薄膜后鋪礫。在床上鋪一層薄薄的1.5~2.5直徑厘米的光滑礫石。
出菇管理
——①水管理:4月下旬自然氣溫達到15℃以上,在邊界灌溉一次水,水量為2厘米左右,自動滲透后每天早、中、晚噴水一次,水量應(yīng)濕潤地面,盡量噴灑到空間。根據(jù)降雨情況,干旱時每5~7天澆水一次,水能立即滲出,降雨時少灌溉。灰樹花原基發(fā)生后,注意遠離原基,避免沖走原基上的黃色水滴?;覙浠ㄩL大后,可以在蘑菇上噴水,以促進蘑菇的生長?;覙浠ㄊ斋@后3天,根部不噴水,使菌絲恢復(fù)強壯,然后生長潮濕的蘑菇。在高溫季節(jié),還需要在草簾和坑外的空地上灑水,以冷卻和加濕。在低溫季節(jié),最好使用陽光下的溫水,以促進保溫。雨季降雨充足,你可以少噴水或不噴水,干熱需要在白天中午噴水。②溫度管理:4月下旬或5月上旬以保溫為主。晚上,應(yīng)覆蓋嚴密的草簾和塑料布,或在下面的塑料布上覆蓋草簾,并在陽光充足時適當延長陽光直射床表面的時間。從6月下旬到8月,高溫和高溫期應(yīng)主要冷卻??捎脟娝鋮s,增加草簾上的覆蓋物,增加遮蔭度。塑料布或草簾在晚上露天生長,白天氣溫高時,覆蓋草簾或塑料布。③通風管理:4月中旬以后,將北部塑料布卷起疊放在草簾上,使北部長期保持通風,每天早晚打開草簾通風1~2小時。注意低溫和大風天氣通風少,高溫和雨天通風多,早晚噴水前后,適當增加通風。通風應(yīng)與保溫、保濕、遮陽協(xié)調(diào),不能通風,也不能通風過多。蘑菇芽分化期少通風多保濕,蘑菇芽生長期多通風,促進蒸發(fā)。④照明管理:保持灰樹花生長的穩(wěn)定散射光,每天早晚干燥1~2小時,增加弱直射光。生產(chǎn)中不使用太厚的草簾,以保持稀疏的直射光,避免蘑菇期間的強直射光,不能為了方便保溫和操作而拆除陰影,導(dǎo)致強光蘑菇。⑤光溫水氣協(xié)調(diào)管理:光、溫、水、氣必須協(xié)調(diào)實施,在不同季節(jié)、不同時期、不同天氣條件、栽培管理條件,掌握主要方面,但不能忽視偏離次要方面的極限,也需要通過任何因素的總體措施來創(chuàng)造其他因素的需求條件。如果雨天增加通風,以滿足蘑菇的濕潤條件,干熱時,增加增加,減少高溫損傷;每天早晚揭幕晾曬,可與通風、噴水同時進行,或此時采蘑菇?;覙浠ɑ文⒐蕉嘤森h(huán)境不協(xié)調(diào)引起,如原基黃化、萎縮、干燥、不分化、通風大、濕度低引起;小散蘑菇是由通風小、光照不足引起的;蘑菇蓋形如小葉,分化緩慢的鹿角蘑菇和高腳蘑菇是由通風不良和濕度過高引起的;黃腫蘑菇是由水蒸氣大、通風弱或高溫引起的;白化蘑菇主要是由光照弱引起的;焦化蘑菇是由光強、水分小引起的;原基不生長,主要是由于覆土厚、澆水過多、澆冷水溫度低、生長緩慢引起的;薄肉蘑菇是由高溫高濕、通風不良、蘑菇不蒸發(fā)引起的;培養(yǎng)基坍塌是由高溫不通風引起的。總之,灰樹花高產(chǎn)的前提是協(xié)調(diào)光、溫、水和氣因子,創(chuàng)造適宜生長發(fā)育的條件。
防治灰樹花病蟲害
灰樹花蘑菇期長,尤其是整個高溫夏季,病蟲害經(jīng)常發(fā)生。在堅持預(yù)防為主的綜合防治的同時,通常采取以下應(yīng)急防治措施:1。發(fā)現(xiàn)局部雜菌感染時,通常用鏟子挖出感染部位,撒上少量石灰水蓋,加入濕潤的新土,封閉平面。當感染部位較多時,可以用5%的草木灰水澆灌平面一次。2.發(fā)現(xiàn)蟲害,用敵百蟲粉撒在平面無蘑菇處。用低毒高效農(nóng)藥殺蟲,盡量避免殘毒危害。3.7-8月高溫季節(jié),當床面出現(xiàn)粘液狀菌棒時,用1%漂白粉噴灑床面抑制細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