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蜂房
露蜂房知識介紹
釋名:蜂腸、蜂窠、百穿、紫金沙。
氣息:甘、平、有毒。
主治:1、小兒疾。用大蜂房一枚,加水三升煮成濃汁洗浴。一天洗三、四次。
2、伯仲風痹。用黃蜂窠(即露蜂房)大者一個、或小者三、四個,燒成灰,加獨蒜一碗,百草霜一錢半,一塊兒搗爛敷痛。忌生冷勞腥。
3、風蟲牙痛。用露蜂房煎醋熱漱。又方:用蜂房一枚,孔內以鹽填實,燒后研為末,擦患處,待一會,鹽湯漱增。或取一塊咬齒間。又方:用露蜂房一個、乳香三塊,煎水含漱。又方:用露蜂房同細辛煎水含漱。又方:用璐蜂房同蝎。研末擦患處。
4、喉痛腫痛。用露蜂房灰、白僵蠶,等分為末。每服半錢,乳香湯送下。
5、舌上出血。竅如針孔。有紫金沙(即露蜂房頂上實處)一兩、貝母四錢、盧會三錢,共研為末,加蜜以及丸子,如雷丸大。每服一丸,加水一小碗,煎至五成,溫服。如吐血,則用溫酒調服。
6、吐血、鼻血。治方同上。
7、崩中漏下。用蜂房末三指撮,溫酒服下,極效。
8、小兒下痢。赤白痢。用蜂房燒末,水送服五分。
9、小兒咳嗽。用蜂房二兩,洗凈燒研。每服一、二分,米湯送下。
10、二便不愛。用蜂房燒末,酒送服二、三錢。一天服二次。
11、陰萎。用蜂房燒末,新汲井水送服二錢。
12、絳蟲、蛔蟲病。用蜂房燒存性。酒送服一匙,蟲即逝世出。
13、乳石熱毒(悶,頭痛口干,小便污濁,赤少)。用蜂房煮汁五合服下。乳石末從小便中排擠。極效。
14、頭上瘡癬。有蜂房研為末,調豬油涂搽。
15、主婦妒乳(乳癰,汁不出,內結成腫,即為妒乳)。用蜂房燒灰,研為末。每服二錢,以水一小碗,煎至六成,去渣,溫服。
16、蜂螫腫痛。用蜂房研為還想,調豬油敷涂。用蜂房煎水洗把柄亦可。
藥用價值
【來由】
出自《神農本草經(jīng)》。
1.《雷公炮炙論》:蜂房有四件,一位革蜂案,二名石蜂案,三名獨蜂案,四名是草蜂窠也。入藥以革蜂寅為勝。
2.《唐本草》:此蜂房用樹上懸得風露者,其蜂黃玄色,長寸許,非人家屋下小小蜂房也。
3.《蜀本草》:《圖經(jīng)》云:露蜂房,樹上大黃蜂窠也,大看如甕,小者如桶,今地點有,十一月、十二月采。
4.《本草衍義》:露蜂房有兩種,一種小而其色淡黃,窠長六、七寸至
【拼音名】LùFēn??Fán??
【英文名】Honeycomb
【又名】蜂腸、革蜂案、百穿、蜂剿、蜂房、大黃蜂窠、紫金沙、螞蜂包、馬蜂窩、虎頭蜂房、野蜂房、紙蜂房、長腳蜂窩、草蜂子窩、蜂巢
【泉源】
藥材基源:為胡蜂科昆蟲黃星長腳黃蜂或者多種近緣蟲豸的巢。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olistesmandarinusSaussure
采收以及貯藏:一樣平常10-12月間采收,采后曬干,倒出逝世蜂,附去雜質,剪成塊狀,生用或者炒、煅用。
【原形態(tài)】黃星長腳黃蜂,雌蜂玄色,長20-25mm。頭三角形,復眼1對于,單眼3個。觸角1對于。顏面、頭頂、背面、唇基、上顎及頰部都有黃褐色花紋,胸部有刻點,前胸背部后緣及中胸背板中有2條黃色縱線。翅2對于,前翅較后翅大。胸腹節(jié)呈玄色,有4條黃褐色縱線。腹部紋錘形,各腹節(jié)中間有玄色縱線,尾端有毒針。足3對于,修長,內褐色。飛行時常伸長6足,呈下垂狀。
【生境漫衍】
生態(tài)環(huán)境:群棲性,營巢于樹木上或者屋檐下。
資源漫衍:他國大部分地域均有漫衍。
【性狀】性狀辨別,本品完備者呈盤狀、蓮蓬狀或者重疊形似浮圖狀,商品多破裂呈不規(guī)則的扁塊狀,大小不一,外貌灰白色或者灰褐色。腹面有多數(shù)劃一的六角形房孔,孔徑3-4mm或者6-8mm;反面有1個或者數(shù)個玄色凸起的柄。體輕,質韌,略有彈性。氣微,味辛,淡。
【化學成分】大黃蜂巢含露房油,蜂蠟,樹脂,多種糖類,維生素以及無機鹽等。
【藥理作用】
1.抗炎作用:露蜂房水提取液逐日2次,每次灌胃30gkg,對于巴豆油誘發(fā)的小鼠耳廓腫脹有顯著的抑制作用,小鼠摘除腎上腺后其抗炎作用依然存在;大鼠皮下注射本品5gkg,對于蛋清所致的足墊腫脹、棉球誘發(fā)的肉芽構造增生均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2.別的:露蜂房皮下注射3.3-9.9gkg,對于正常及摘除腎上腺小鼠可使體溫顯著降落,4小時后恢復正常;對于醋酸誘發(fā)的扭體反映有顯著抑制作用。本品乙醇、醚、丙酮浸劑有止血作用,并能加強心臟緊縮及有暫時性降壓與利尿作用。
【毒性】毒性:露蜂房水提取液小鼠靜脈注射對折致死量為12.00±0.38gkg,皮下注射對折致死量為33.33±2.318gkg。
【炮制】
露蜂房:洗凈,蒸透,剪成小塊,曬干;或略炒至微黃色。煅蜂房:取蜂房碎塊入罐內,鹽泥封固,煅存性,露去火毒。
1.《本經(jīng)》:火熬之良。
2.《本草匯言》:剪碎,酒浸一宿,火上炙用。
【性味】味微甘;性平;小毒
【歸經(jīng)】肝;胃;腎經(jīng)
【功能主治】祛風止痛;玫毒消腫;殺蟲止癢。主風溫痹痛;風蟲牙痛;癰疽惡瘡;瘰疬;喉舌腫痛;痔漏;風疹瘙癢;皮膚頑癬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10g;研末服,2-5g。外用:適量,煎水洗、研末摻或者調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