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用價值
性味
辛,溫。
①《別錄》:味辛,溫,無毒。
②《綱目》:辛,熱。
③《隨息居飲食譜》:辛甘而溫。
歸經(jīng)
①《得配本草》:入手太陰經(jīng)。
②《本草求真》:入肺、胃,兼入腎。
功能主治
宣肺豁痰,溫中利氣。治寒飲內(nèi)盛,咳嗽痰滯,胸膈滿悶。
①《別錄》:主除腎邪氣,利九竅,明耳目,安中,久服溫中。
②《食療本草》:主咳逆,下氣,明目,去頭面風(fēng)。
③《綱目》:通肺豁痰,利膈開胃。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或搗汁。外用:燒存性研末撒或煎水洗。
注意
凡瘡瘍、目疾、痔瘡、便血及平素?zé)崾⒅颊呒墒场?/p>
①《本草衍義》:多食動風(fēng)。
②《綱目》:久食則積溫成熱,辛散太甚,耗人真元,肝木受病,昏人眼目,發(fā)人痔瘡。
附方
①治牙齦腫爛,出臭水者:芥菜桿,燒存性,研末,頻敷之。(《綱目》)
②治漆瘡瘙癢:芥菜煎湯洗之。(《千金方》)
③治痔瘡腫痛:芥葉,搗餅,頻坐之。(《談野翁試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