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枝玉葉簡介
金枝玉葉的形態(tài)特征
金枝玉葉是多年生常綠肉質灌木,株高3m左右莖肉質,紫棕色至淺棕色,枝條水平伸展,新枝在陽光充足的條件下呈紫紅色,如光線不足,則為綠色。肉葉倒卵形,互動生長,葉長1.2cm至2cm,寬約1cm至1.5cm,厚0.2cm,厚而脆,綠色,表面明亮。淡粉色的花。
馬齒莧樹在原產地可長成4米高的肉質灌木。盆栽植物通過修剪嚴格控制高度。
馬齒莧葉互生或對生,全緣;花性、輻射對稱或左右對稱;萼片通常為2;花瓣4-5,更稀,更早萎;雄蕊4-多,通常10;在房間的一個房間里,從上到下,從上到下(Portulaca),有1個以上的胚珠,出生在基生的中央胎座上;果實是一個膠囊,覆蓋或2-3個裂縫。大約有19個,580個,廣泛分布在世界各地,分布在中國南北,主要是野生的。
金枝玉葉的生態(tài)習性
金枝玉葉原產于南非,環(huán)境溫暖干燥,陽光充足,耐旱半陰,不耐澇。不耐寒,耐半陰,耐旱。土壤需要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冬季溫度不低于10℃。喜歡溫暖、干燥、陽光充足的環(huán)境。雖然它也可以生長在陰涼處,但莖節(jié)之間的距離會變長,葉子又大又薄,沒有光澤,影響觀賞。夏季高溫可適當遮陽,防止陽光暴曬,注意通風。
金枝玉葉對土壤要求不嚴格,喜歡溫暖干燥、陽光充足的環(huán)境。耐寒性不強,具有一定的抗旱性。
金枝玉葉分布區(qū)
金枝玉葉原產于南非干旱地區(qū),可在世界許多地方栽培。
金枝玉葉在歐洲、南美和中東都有野生型,但英國、法國、荷蘭和美國主要種植。
介紹金枝玉葉
金枝玉葉又稱馬齒莧樹,又稱銀杏樹,是一種分布在南非干旱地區(qū)的齒莧樹。綠色植物金枝玉葉,又稱綠玉樹、馬齒莧樹、銀杏樹,可入藥無毒。
南非干旱地區(qū)原產金枝玉葉,屬馬齒莧科,馬齒莧屬,拉丁名Portulacaafra。
金枝玉葉莖肉質,紫褐色至淺棕色,枝條近水平,新枝在陽光充足的條件下呈紫紅色,若光線不足,則為綠色。
金枝玉葉的功效和作用
藥用價值
科屬:莧科植物馬齒莧幼莖葉,馬齒莧科Portulacaceae。
性味:性寒,味甘酸。
歸經:入心經、肝經、脾經、大腸經。
功能: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主治:熱毒瀉痢、熱淋、尿閉、赤白帶下、崩漏、痔瘡血、癤、丹毒、淋濕癬、白禿、痢疾(大便半干半稀)、熱毒痢、癰瘡、濕疹、蛇蟲咬傷、大便血、崩漏血。
用法和用量:內服:煎湯,3~5元(新鮮2~42元);或搗汁飲料。外用:搗敷、燒灰、研磨或煎水洗。
使用金枝玉葉
金枝玉葉的作用
盆栽價值
金枝玉葉以觀葉為主,可掛盆栽植物,也是制作盆景的好材料。
金枝玉葉可在原產地生長成4米高的肉質灌木。盆栽植物通過修剪嚴格控制高度。老莖是淺棕色的。它的肉質葉子與馬齒莧非常相似。莖是嫩綠色的,有許多肉質分枝,有一種強烈而簡單的感覺。
花園用金枝玉葉
當金枝玉葉生長到一定高度時,可以形成。其形式可采用斜干、直干、曲干、懸崖、叢林、附石等。造型方法以修剪為主,盤扎為輔。玉葉萌發(fā)力強,可根據造型需要重剪提根,使盆景懸根露爪,觀賞性高。
金枝玉葉的養(yǎng)殖方法
金枝玉葉栽培技術
栽培管理
在生長過程中,需要不斷修剪和整形手術,以保持美麗的植物形狀。生長期每月施肥一次,夏季高溫季節(jié),植物處于半休眠狀態(tài),控制澆水,保持盆地土壤略干燥。冬天把它放在室內的窗戶前。
栽培管理廣泛,一般不施肥。如果生長太弱,可以在生長季節(jié)添加一些含鉀的液肥或每月添加一次稀薄的腐熟餅肥水。景天樹生長適溫15~25℃,保持越冬溫度7℃以上,低于5℃容易凍傷。夏天的炎熱和強烈的陽光不利于植物的生長。冬天,花盆應該移到棚子的陽光下,以保持葉子清澈。一般1~2年換盆一次,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
生長期澆水要不干不澆,澆就徹底澆,避免盆土積水,否則會造成爛根。每15至20天施用一次腐爛的薄液肥。由于其發(fā)芽力強,應經常修剪和抹芽,以保持樹形美觀。
冬季室內陽光充足,停止施肥,控制澆水,溫度最好10℃以上,5℃雖然左右植物不會死亡,但葉子會大量脫落。每2-3年春季翻盆一次,盆土可使用中等肥力、排水透氣性好的土。
翻盆時,將植物重新切割,切除影響樹形的弱枝等枝條,切除部分根系,切除1/2至1/3的原土,用新的栽培土重新種植。
栽培要點
盆栽馬齒莧頂樹生長迅速,莖分枝不規(guī)則。在半陰條件下,莖雖然生長旺盛,但容易過度生長。為了保持美麗的植物形狀,需要在生長過程中不斷修剪和整形。生長期每月施肥一次。在夏季高溫季節(jié),植物處于半休眠狀態(tài),控制澆水,保持盆土稍干。冬天把它放在室內窗戶前。
馬齒莧原產于非洲南部的莫桑比克和南非的德蘭士瓦省,是熱帶干濕季節(jié)的氣候。因此,該樹種喜歡溫暖、干燥、陽光充足的環(huán)境,耐旱、半陰涼、耐澇、耐寒。生長期制作的盆景需要充足的陽光,可以放置在室外光線充足、空氣循環(huán)維護的地方,使株型緊湊,葉片明亮、小、厚。但夏季高溫可適當遮陽,防止陽光暴曬,注意通風。雖然它也可以生長在陰涼處,但莖節(jié)之間的距離會變長,葉子又大又薄,沒有光澤,影響觀賞。生長期澆水不干不澆水,澆水徹底,避免盆土積水,否則會導致根腐爛。生長期每15至20天施用一次腐爛的稀液肥或復合肥。由于其發(fā)芽力強,應經常修剪和發(fā)芽,以保持樹形的美麗。冬季放置在室內陽光充足的地方,停止施肥,控制澆水,溫度最好在10℃以上。如果放在里面5~C在以下環(huán)境下,雖然植物不會死亡,但葉子會大量脫落。每2-3年春季翻盆一次,盆土可使用中等肥力、排水透氣性好的沙土。翻盆時,切斷影響樹形的弱枝等枝條,切斷部分根系,切斷1/2至1/3的原土,用新的栽培土重新種植。馬齒莧病蟲害不多,常因盆土滲透性差、積水而腐爛。冬季溫度過低會導致落葉,可通過改善栽培環(huán)境來預防。
金枝玉葉的養(yǎng)殖方法
盆景造型
盆栽植物應混合2/3的腐葉土和1/3的花園土,并加入少量河砂作為培養(yǎng)土。為了便于排水,盆底應墊上一些碎石或瓷磚。從春天到秋天,你可以每1~2天澆水一次,以避免盆內積水。夏天很熱,氣溫高達30℃在上述情況下,植物處于休眠和半休眠狀態(tài),以控制澆水。同時,還應做好陰涼工作,每天可向盆周圍地面噴水2~3次,并注意通風。冬季應適當減少澆水次數,保持盆土稍干。
馬齒莧樹可以根據植物的大小制作不同規(guī)格的盆景,如大、中、小、微。其形式包括大樹型、斜干型、直干型、曲干型、懸崖型、叢林型、附石型等。樹冠不僅可以加工成規(guī)則的饅頭型、三角形、云型,還可以加工成瀟灑的自然形。無論哪種形式,都要注意它的變化,做到層次分明,密度合適。
建模時間主要在生長季節(jié)進行,方法主要是修剪,盤扎作為輔助,因為它是一個肉莖,盤扎時不要將金屬絲勒入其表皮,否則會導致肉莖撕裂。馬齒莧樹具有較強的萌發(fā)力,可根據建模需要重新切割,切割所有不必要的樹枝(切割的樹枝可用于切割和繁殖),并提根,使盆景懸根露爪,簡單而充滿活力,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優(yōu)雅的音樂舞蹈樹枝稀疏,長樹枝略下垂,樹冠多采用自然風格,自然優(yōu)雅,密度合適,非常獨特。它還可以利用其葉片小而密集的特點,經常修剪,促進小樹枝,將樹冠培養(yǎng)成緊湊的三角形或饅頭形。對于切割成活的植物,可以稍微盤扎、修剪,種植在小盆中,并配備奇怪的石頭,即成為精致、可愛、精致、獨特的微盆景。
種植要點
金枝玉葉可在原產地生長成4米高的肉質灌木。盆栽植物通過修剪,盆栽馬齒莧生長迅速,莖分枝不規(guī)則。在半陰條件下,雖然莖生長旺盛,但容易過度生長。在生長過程中,需要不斷修剪和整形手術,以保持美麗的植物形狀。在生長期,每月施肥一次。在夏季高溫季節(jié),植物處于半休眠狀態(tài),控制澆水,保持盆地土壤略干燥。冬天把它放在室內窗戶前進行維護。馬齒莧原產于南非干旱地區(qū)。它喜歡溫暖、干燥、陽光充足的環(huán)境,耐半陰。它在散射光條件下生長良好,耐旱,需要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不耐寒,冬季溫度不低于10℃。
金枝玉葉的繁殖方式
金枝玉葉通常通過播種和扦插繁殖。在生長季節(jié),每兩周施用一次以氮肥為主的稀肥水,以保持盆土濕潤。夏天,經常向葉子噴水,使植物變綠。冬季,確保溫室光線充足,溫度保持在10~16℃,并減少澆水,使盆土略顯干燥。
扦插繁殖
金枝玉葉生性強,易于管理。盆栽土可以選擇兩塊炭土和一塊粗砂混合土。扦插繁殖可全年進行,但適合春秋兩季,生根快,成活率高。一般從生長良好、側枝多的植物中選擇帶葉側枝。插條長8~12cm,在陰涼通風處晾干1~2天,使切口稍干,然后插入繁殖沙床;也可以摘下主莖葉。切口稍干后,插入沙床,保持20~25℃和適宜濕度,約半個月即可生根。
金枝玉葉的繁殖可以在生長季節(jié)用強壯豐富的枝條切割,切割前去除下葉,干燥幾天,使切口干燥,插入腐爛的葉土、粗砂或蛭石、花園土,插入后保持土壤略濕。存活后,將其放置在陽光充足的地方或半陰涼的地方進行維護,保持盆地土壤濕潤而不積水。前兩個月不施肥,以促進根系生長。未來,每10天施用一次腐爛的薄液體肥料,及時切除基部萌發(fā)的幼枝,集中營養(yǎng),加快樹干的生長速度。
金枝玉葉病蟲害防治
金枝玉葉有時有炭疽病的危害,用50%0%的托布津濕粉噴灑1500倍液。用粉虱和介殼蟲對害蟲造成危害,用50%殺蟲松乳油噴灑1000倍液。
澆水過多容易引起根腐病,葉片會變黃,甚至灰色霉斑腐爛。注意通風排水,必要時噴灑多菌靈噴灑多菌靈濕粉防治。此外,還可以有害葉,形成白色蠟粉,應及時消除病蟲害葉,防止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