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養(yǎng)生花卉 正文
紅花山牽牛簡介
【拼音名】
Hónɡ Huā Shān Qiān Niú
【來源】
藥材基源:紅花山牽牛的根、葉、花。
拉丁動物礦物名稱:Thunbergia coccinea Wall. Et D. Don [Hexacentria coccinea (Wall. Ex D. Don) Nees]收獲和儲存:夏秋收獲,新鮮或干燥。
【原形態(tài)】
紅花山牽牛 藤本。葉對生;手柄;下部寬卵形,基部戟形或心形,邊緣波形牙齒,上部卵形,邊緣淺波形,長5-15cm;具5-7條掌狀脈。總關花序頂生或腋生,下垂,長20-40cm,苞片宿存,略長或短于花梗;小苞片2,合成佛焰狀,長2-2.5cm;花萼退化,只有一個圓圈;花冠是紅色或橙色的,花冠筒長約2.5cm,裂紋5,稍有不同,開花時反轉;雄蕊4,二強,花絲基部有一圈柔軟的頭發(fā),較短的花藥具距離,較長的只有一個房間距離;花柱無毛,柱長2。2.5-3cm,下部近球形,上部長喙,烏鴉嘴開裂。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出生在森林或灌木叢中。資源分布:分布在云南。
【性味】
苦;性微寒
【摘錄】
《中華本草》
紅花山牽牛的營養(yǎng)價值
暫無
紅花山牽牛的功效和作用
平肝陽;清濕熱。主膽陽頭暈頭痛;濕熱腹瀉;痢疾;創(chuàng)傷感染
紅花山牽牛的藥用價值
平肝陽;清濕熱。
紅花山牽牛的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新鮮產品,搗敷;或煎湯洗。
紅花山牽牛的副作用和禁忌
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