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花瓜樓簡介
【拼音名】
Hónɡ Huā Guā Lóu
【別名】
栝樓
【來源】
藥材基源:葫蘆科植物紅花瓜樓根。拉丁動物礦物名稱:Trichosanthes rubriflos Thorel exCayla.
收獲和儲存:秋后收獲,清洗,新鮮或切片干燥。
【原形態(tài)】
草質攀援藤本,長達5-6。莖粗,分枝多,縱棱及糟,頭發(fā)柔軟。葉相互作用;葉柄粗,5-12(-18)cm;葉紙、闊卵形或近圓形、長、寬幾相等,7-20cm,3-7手掌深裂,裂片寬卵形,長圓形或披針形,中央裂片長(10-)12-16cm,寬(3-)4-6cm,側生裂片稍短,先端漸尖,全緣,或有細齒,或有不規(guī)則粗齒,葉基寬心形,彎缺深2-3cm,寬3-4cm,上表面為深綠色,剛毛短,后逐漸無毛,有圓糙點,背面為淺綠色,頭發(fā)短,沿脈更密,基于掌狀脈5-7條,背面隆起,側脈弧形,網(wǎng)結,細脈網(wǎng)狀。3-5歧,疏被柔毛。花雌雄異株;雄總狀花序粗壯,長度長10-25cm,縱棱及糟,中間以上有微軟毛(6-)11-14花;苞片闊卵形或倒卵狀鞭形,長2.5-4cm,寬約3cm,深紅色,短柔毛,邊緣有銳裂的長齒;花梗直立,長約10mm;花萼筒長4-6cm,紅色,先端擴大,直徑10-14mm,被短毛,裂片線狀披針形,長12-16mm,寬3-5mm,先端漸尖,全緣或略細齒;花冠粉紅至紅色,裂片倒卵形,長13-16mm,寬7-11mm,邊緣有流蘇;花絲短;雌花單生,花梗長約2cm,花萼筒狀,長約3cm卵形或球形,長7-9.5cm,徑5.5-8cm,成熟時紅色,光滑無毛,先端短喙;果梗粗壯,長約3cm,縱棱及溝,短柔毛,短柔毛。種子長圓橢圓形,長12mm,寬4-5mm,黃褐色,種臍漸窄,另一端平截,無棱線。5-11月,果期8-12月。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50-)400-1540m山谷密林、山坡疏林及灌叢。資源分布:廣東、廣西、貴州、云南、西藏等地。
【性味】
味甘;微苦;性寒;小毒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0g。外用:適量,新鮮搗敷。
【摘錄】
《中華本草》
紅花瓜樓的功效和作用
清肺化痰;解毒散結;主肺熱咳嗽;胸悶胸痛;便秘;瘧疾;癤子
紅花瓜樓的藥用價值
清肺化痰;解毒散結。
養(yǎng)殖紅花瓜樓的方法
種植選地、整地
紅花瓜粉(紅花瓜樓)是深根植物,根可深入土壤1-2米,所以栽培應選擇土層深、松散、肥沃的陽光地塊,土壤質量優(yōu)于壤土或砂壤土。它也可以種植在房子的前后、樹木、溝渠和其他地方。鹽堿地和易積水的洼地不宜栽培。整個土地前,每畝3000公斤農業(yè)肥料作為基肥,20公斤磷酸鈣耕作。15-20天,撒75%可濕性棉隆粉進行土壤消毒。平整地塊一般不需要邊緣,但排水溝應該在地塊周圍打開。
繁殖方法
種子和分根繁殖可用于生產,但分根繁殖主要用于生產。種子繁殖通常用于收集天花粉和培育新品種。(1)分根繁殖。3-410月至12月2月下旬進行挖掘。3-5年生、強壯,無病蟲害,直徑3-5厘米長的小段,株距30厘米,行距30厘米1.5-2米穴播,穴深10-12厘米,每個穴位放一段根,覆土4―5厘米,用手壓實,然后培士10-15厘米,做成小土堆,保濕。種植后20天左右開始發(fā)芽時,去除上述保濕土。每畝需要種根30-40公斤。使用此方法時,應注意種植根應選擇更多的雌性根,適當匹配一些雄性根,以促進授粉。此外,帶有黃筋的老根不易存活和發(fā)芽,不應作為種植根。天花粉具有多年種植的特點,但一般需要在5年后重新種植。(2)種子繁殖。當水果成熟時,選擇橙色、強壯、豐富、短柄的成熟水果,從果蒂中切成兩半,取出內肉,沖洗種子,干燥和儲存。第二個春天3-4月,選飽滿、無病蟲害的種子,用40-50℃將溫水浸泡24小時,取出稍微晾干,將濕沙混合3倍,然后放在后面20-30℃當大多數(shù)種子開裂時,在溫度下發(fā)芽1.5-2米穴距穴播,穴深5~6每穴播種子厘米5-6粒,覆土3-4并澆水,保持土壤濕潤,15-20幼苗可出苗。
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中耕除草每年春冬進行一次。生長期間,根據(jù)雜草的繁殖情況及時除草。(2)追肥灌溉。結合中耕除草,主要施用畜糞水,冬季施用過磷酸鈣。旱季及時澆水。(3)搭架。莖蔓長到30cm以上時,可以用竹竿作為支柱搭架,棚架高1.5大約米。它還可以引導附近的樹木、斜坡或間作高秸稈作物,以促進攀爬。(4)修剪和分枝。在搭架引蔓的同時,去除多余的莖蔓,每株植物只留下強壯的藤蔓2-3當主蔓長到4-5米時,摘下頂芽,促進其多生側枝。上架的莖和藤蔓應及時整理,使其分布均勻。(5)人工授粉。天粉自然強度低,采用人工授粉,方法簡單,可大大提高產量。方法是:用刷子將雄花的花粉收集在培養(yǎng)皿中,然后用刷子蘸上花粉,逐一涂抹在雌花柱上。
紅花瓜樓病蟲害防治
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