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果(Chrysophyllumcainito)山欖科金葉樹屬常綠喬木,原產(chǎn)熱帶美洲或西印度群島,葉面深綠色光亮,葉背深黃色密被絨毛,戲稱為“兩面派”。9~10月開花,次年5~6月果熟,金星果果肉質(zhì)地細滑,具柔和甜味,宜鮮食,可制成蜜餞。
除作為果樹栽培外,由于其具有傘形樹冠和正背面不同顏色的葉片,樹形美觀,很適于作庭園觀賞樹或遮蔭樹。在古巴、牙買加、斯里蘭卡、美國夏威夷和佛羅里達等地常作觀賞樹木。
植物學(xué)特征金星果為多年生常綠喬木,生長繁茂,2O年生樹株高2~3m,離地1m,胸徑2O~23cm,冠幅5.2m×4.8m,樹干直,樹皮褐色,粗糙。分枝部位低,分枝多,一年中多次抽梢,枝梢較長而柔軟,有白色乳汁。葉互生,全緣,長橢圓形,先端尖,葉長lO~15cm,寬4~8cm,葉面深綠光亮,葉背密被金茸毛?;ù厣诋?dāng)年生分枝的葉腋,花小,每花穗有小花5~4O朵,花瓣5枚,淡,蟲媒花,自花授粉,花期可長達4~5個月。果實圓形或長圓形,光滑,果徑5~8cm,單果重85~140g,果皮光滑革質(zhì),淡綠色,未成熟果具白色黏性乳汁。果肉白色或紫色,呈半透明膠狀,多汁。果實橫切面,胞室自中心向四周呈輻射星狀,區(qū)隔成多室,每果實有種子3~6粒。種子褐色有光澤,長約1cm。